您现在的位置是:综合 >>正文

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钟锐钧:用“笨功夫”记录广东援鄂历程

综合5296人已围观

简介原标题: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钟锐钧:用“笨功夫”记录广东援鄂历程钟锐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再一次踏上武汉这片土地,已时隔近半年,虽然来往的市民依旧戴着口罩,为数众多的扫码点也没撤,但眼前的街道已是车水马龙 ...

原标题: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钟锐钧:用“笨功夫”记录广东援鄂历程

钟锐钧。笨功夫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再一次踏上武汉这片土地,南方已时隔近半年,都市东援明国崛起虽然来往的报摄市民依旧戴着口罩,为数众多的影记用记扫码点也没撤,但眼前的锐钧街道已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录广浓厚的鄂历生活气息与疫情暴发初期的“空城”形成强烈对比。“我们当初没有白来!笨功夫”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钟锐钧感慨道。南方

医生和护士或热泪盈眶、都市东援或笑容坚毅地望向镜头,报摄脸上口罩和防护服的影记用记勒痕清晰可见,疫情期间,锐钧明国崛起一组名为“最美逆行者”的录广人物照片“刷爆”网络,在广东21个地级市的地标建筑或核心地区的巨型LED屏幕上轮播。

这组震慑人心的照片,正出自钟锐钧之手。2月5日,一接到命令,钟锐钧毫不犹豫地跟随广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深入湖北武汉战疫一线。尽管有着12年丰富的工作经验,面对这次任务,他却感到紧张、有压力。

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

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进行拍摄,钟锐钧在医院门口待了三十分钟,进行自我“心理建设”。在武汉二月份的寒风中,前来就诊的患者、奔波的医护人员和来往的救护车让汉口医院院墙内喧闹一片,而院墙外,寂静无声。

在武汉市汉口医院42天的时间里,钟锐钧进入隔离病房10余次,每次工作4小时。“我在隔离病房内总会坚持到最后一秒,其余时间则大都在医院待着,我想跟医护人员并肩作战。”他说。

在隔离病房,尽管突发情况多,但每个人都没时间去紧张或害怕,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保护自己、工作以及对抗防护服带来的不适感上。“但有些情况下,我还是会对医疗队队员表现出的专业素养肃然起敬。”钟锐钧说。

救护工作不会因为夜晚的降临而停止,在一个凌晨三四点的夜里,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护理小组正紧张地救治着一位年老的病人。为给病人提供营养,护士通过老人的鼻子插输液管,但由于软管硬度不够,经常找不到深入的位置,只能抽出来反复尝试。

病人呼吸道不断遭受刺激,呛咳声响彻病房,飞沫四溅。“可以想象,此时在这个密闭的空间中存在多少病毒。”钟锐钧说。

尽管如此,护士却始终保持平静,仅会在病人呛咳时稍稍别过头,病人一停止便又马上回头继续操作,即便手上沾满了病人咳出的粘液,也只是冷静地换上新手套并即刻进行消杀,直到救治工作顺利完成。

不少战疫中的感人瞬间,都被钟锐钧用相机记录了下来。

“为了更多的可能性”

要不要带灯具?这是钟锐钧出发前最纠结的问题。在战疫一线,多背哪怕一点东西,都意味着要承担更大风险。最终,他不仅带上了灯具,还多带了一套相机备用,这也让他的行李数量成为同行队伍中最多的人。

“为了保证拍摄有更多的可能性。”钟锐钧说。

事实上,由于此前经常拍摄人物肖像,前往武汉之前,他已经有了大概的构思,希望记录一组人物肖像照,但如何拍摄,则未形成具体的想法。

到达武汉后,在医院隔离病房门口,钟锐钧看到脱了防护服和口罩的医生和护士脸上深深的勒痕。“这是最能反映医护人员辛苦的真实、充满细节的画面。”钟锐钧说。

他选择隔离病房门口作为拍摄地点,在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创造简易但可控的拍摄条件,采取单手持灯的打灯方式,凸显人物脸上勒痕的层次感。此外,他还选择拍摄人物胸部以上的构图,以便将画面重点聚焦在脸部。

喜欢采用“笨方法”的钟锐钧,由于长期“蹲”在医院,已经和医护人员十分熟络。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支持。而在拍完照片之后,他也会第一时间将照片拿给医护人员看,征求意见,不少人在看完相片后忍不住流泪。

“最美逆行者”第一组照片发出后,立刻在各大网络平台“刷屏”,这是钟锐钧意料之外的事。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做好了拍摄工作,后期编辑的对接、美编的设计与稿件的分发等环节同样重要,“我很高兴,感受到大家开始真正关注医护人员群体了”。

但这种喜悦感很快就被战疫一线繁忙的工作给冲散,钟锐钧即刻投入到“最美逆行者”系列以及其他拍摄任务中。

如今,还在为疫情报道奔波的他,依然时刻关注着武汉。“我们很快就会陆续对武汉进行回访,相信那时,武汉将拥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南方日报记者 陈理(陈理)

Tags:

相关文章